張老師
熟悉國內藝考和國外的藝術留學環境,10年教育行業工作經驗
近日,我校材料與能源學院禹筱元教授課題組在材料學科top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響因子9.93)上以封面論文發表題為“HierarchicalFe2O3@CNFfabric decorated with MoS2 nanosheets as a robust anode for flexi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exhibiting ultrahigh areal capacity”的重要研究成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正朝著輕薄、柔性化和可穿戴的方向發展,發展柔性電子技術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與之相適應的輕薄柔性的電化學儲能器件,因此柔性儲能器件成為了近年來的國際研究熱點。該研究設計合成了一種三維分級結構的Fe2O3@CNFs@MoS2自支撐薄膜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其中靜電紡絲制備的三維網絡炭纖維提供了長程連續的導電網絡和穩定的結構,原位生長的超薄MoS2納米片有利于縮短Li+的擴散距離和增加儲鋰活性位點。因此,在不添加任何粘結劑和導電劑時,以該負極材料組裝的鋰離子扣式半電池表現出高可逆容量和優異的循環性能。尤其是進一步設計組裝的Fe2O3@CNFs@MoS2|PVDF/PPCGPE|LiCoO2瓦棱型全固態柔性鋰離子全電池,具有超高的面積比電容(6.47 mA h cm-2)和優良的柔性,在電池彎曲90o下循環300次依然保持了90.8%的初始容量。該研究成果為高性能柔性鋰離子電池和其他可充電池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禹筱元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鋰(鈉)離子電池關鍵電極材料的相關研究,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多次獲得校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近兩年相繼在J. Mater. Chem. A(2018, 6, 16890-16899;1區, IF=9.93),J. Power Sources (2017, 364:359-366;1區, IF= 6.945),Electrochim. Acta (2018, 265:419-429, 1區, IF= 5.116),ACS Sustainable Chem. Eng.(2018, 6: 9930-9939, 2區, IF= 6.14)等材料和化學期刊上已發表論文十余篇,并轉讓相關專利技術兩項。該研究受到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No. 2017A030313083)與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產學研重大專項(No.201704030022)等項目的資助。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在線咨詢
微信咨詢
電話咨詢
藝考官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