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
熟悉國內藝考和國外的藝術留學環境,10年教育行業工作經驗
一、學校基本情況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成立于2005年,是由世界五百強企業海航集團創辦,經海南省政府批準并報國家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職業學校。學校位于熱帶海濱城市三亞市,占地598畝。學校本著服務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海航集團各大產業需求,設置了民航運輸學院、乘務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海運工程學院、國際旅游學院和人文社科學院6個二級學院,形成了航空、航海、旅游為主的三大專業群,共計24個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專業,面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2017年全日制在校生6174人,畢業生2227人,學校教職工總數373人,其中專任教師數285人,具備“雙師”素質100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35.1%。
學校現有國家示范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骨干專業2個,省級特色實訓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和省優秀教師4名,省市科技館2個,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擁有全國唯一的空中乘務專業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點,全省唯一的博鰲亞洲論壇安檢人員培訓基地,主持了國家級課題《航空服務頂崗實習標準》、《民航運輸頂崗實習標準》的研制。
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和海航集團的領導下,學校堅持“一切為了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就業”的辦學理念,秉承“立德明志、篤學創新”的校訓,發揚“至誠至善、至精至美、敬業樂群、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依托海航、立足三亞、服務海南、圍繞行業,走出了一條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民航、航海、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特色之路。
二、辦學基礎能力
1. 辦學基礎條件
現狀描述:2017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收入898.52萬元,民辦學校舉辦者投入19271.13萬元,事業收入10646.7萬元,其中學雜費收入6379.52萬元,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學校面向企業和社會開展的各類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產教融合項目,收入為4267.18萬元。學校校園占地398196.92平方米,教學科研及輔助、行政辦公用房面積為107822平方米,生均面積達到17.46平方米,超過《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中對高職綜合院校生均教學行政用房16平方米的要求。學校不斷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接入互聯網出口寬帶4306Mbps,校園網主干最大寬帶4096Mbps,擁有教學用終端計算機917臺,網絡信息點數6030個,數字資源總量8935GB,上網課程30門,實現了校園無線網絡部分覆蓋。
2. 校內實踐實訓條件
現狀描述:學校圍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優化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實訓裝備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2017年學校擁有綜合實訓中心、飛行模擬訓練中心、航空安全員訓練中心、乘務模擬訓練中心、海航呼叫中心(人才孵化基地)、海運實訓中心6大實訓中心,配備了一流的教學實訓設備,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達到23574萬元,生均校內實踐教學工位數為0.68個,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達到3.82萬元,遠遠超過《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中對高職綜合院校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4000元的要求。
存在不足:(1)部分教學和實訓設備陳舊,滯后于企業技術發展需求;(2)實訓設備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淘汰設備報廢速度較慢,部分實訓設備利用率較低。
未來舉措:(1)學校將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依據行業企業技術發展需求,建立實驗實訓設備的持續更新機制;(2)通過信息化等手段的運用,加強對實訓資源統籌利用、建立實訓資源使用預警機制;(3)通過優化完善實訓設備報廢規定,建立報廢標準、強化預警功能,降低淘汰設備的存量。
3.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現狀描述: 學校以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為紐帶,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式發展,積極與海航內外企業聯系,打造了多元化校企合作網絡,在人才培養各要素環節不斷加強產教融合,并深入開展了產業學院和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目前學校已與海航集團下屬企業全面共建飛機機電設備維修、空中乘務、民航運輸、航海技術、酒店管理等10余個專業。校企雙方共同成立專業共建小組、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合作開發課程與教材、共同進行師資培養與人才交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共同促進實習就業,實現了全方位校企合作。
其中,學校與海航銷售在校內共建民航運輸海航銷售學院,學生可在真實工作環境中完成認知、跟崗和頂崗實踐;學校與海航控股聯合推行空中乘務現代學徒制,學校投入2300萬元購置乘務模擬機,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培養和考核標準,聯合面試,簽訂三方學徒培養協議,實現招生招工一體化,“學生學徒”雙重身份;學校聯合海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現代學徒制培養試點改革;聯合洲際酒店集團合作開展了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通過各種方式,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職業素質培養效果初步顯現。
學校聯合企業共同制定了航空服務專業、民航運輸專業頂崗實習標準2個國家級標準,在標準化建設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校企共建了《空乘禮儀》在線精品課程,是海南省目前唯一 一門門可在智慧樹東西部聯盟平臺上開放的在線課。校企共建了空中乘務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位列國家備選庫第15位。
資源共享方面,校企雙方通過共建實訓、培訓基地等方式,實現了資源共享與利用最大化,實現了三個“二合一”,即:企業培訓設備與學校實訓設施“二合一”,企業培訓基地和學校教學基地“二合一”,學校教學與企業員工技能培訓“二合一”。既節約了建設資金,共享了人力資源,又滿足了教學需要,同時解決了企業培訓資源不足的問題,實現了校企深度融合式發展。
存在不足: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的相關制度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項目在各專業發展不均衡,目前企業提供的校內實踐教學設備值總體不高,分布不均衡。
未來舉措:學校將依托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在現有校企合作項目基礎上繼續深入探索校企合作中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加強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設,深化校企合作機制體制創新,全面推進各二級學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促進各二級學院校企合作水平均衡發展,逐步提升各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三、師資隊伍建設
現狀描述:國家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文件中,強調教師培養要圍繞著“提升專業教學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探索學歷教育+企業實訓的培養辦法”。以這一文件為指導方針,學校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自身培養與對外引進雙措并舉,企業掛職鍛煉常抓不懈,教師隊伍結構日趨合理,教學水平明顯提升,實訓教學能力進一步加強。截止到2017年,學校教職工總數373人,其中專任教師數285人,校外兼職教師折算值為81.08人,生師比為16.95。專任教師中具備“雙師”素質為100人,占專任教師比例為35.09%。
存在不足:(1)師資隊伍在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有待優化,“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等高層次人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2)學校在“雙師”培養上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各二級學院“雙師”素質教師分布不均衡。
未來舉措:(1)學校將繼續堅持自身培養與對外引進雙措并舉,通過架構“新教師實踐技能提升、骨干教師企業頂崗鍛煉、專業帶頭人掛職歷練”的技能提升路線,全面提升教師實踐能力;(2)通過優化完善教師聘任、教師職稱評定等相關管理辦法,規范教師職稱評審和崗位聘任,促使教師良性競爭、合理流動;(3)通過創新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采用柔性引進等方式向國內外招聘“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人才;(4)依托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建設,不斷拓寬校企合作渠道,吸引企業技術能手、勞動模范參與實踐教學;(5)持續推進教師素質提升,建立教師個人成長電子檔案,提升教師職教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社會服務能力以及國際化水平,打造一支具有國際化視野、具備很強社會服務能力的高層次“雙師”型教師隊伍。
四、專業人才培養
1. 課程開設結構分析
現狀描述: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教學改革,在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創設企業真實情景,提倡“做學教”一體化,實踐教學環節課時數不斷增加。2016-2017學年學校共開設課程577門,其中“純理論課”(A類)課程130門,占22.5%,“理實一體化課程”(B類)課程341門,占59.1%,“純實踐課”(C類)課程106門,占18.4%。開設課程總課時數為53664學時,其中A類課程總學時為9676學時,占18%,B類課程總學時為24279學時,占45%,C類課程總學時為19709學時,占37%,“B類課程+C類課程”學時數占比達82%,實踐教學課時數遠遠超出教育部要求的50%。
存在不足:目前學校選修課課時占總學時的22%左右,總體上比例不高,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求。
未來舉措:(1)學校將以通識選修平臺課程、專業拓展選修平臺課程建設為抓手,逐步擴大選修課程門數,不斷拓寬選修課覆蓋面;(2)在課程內容中引入國際標準、企業標準以及企業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實現高職教育“五個對接”,即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進一步提升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
2. 年生均校外實訓基地實習時間
現狀描述:學校秉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職業教育理念,不斷探索“訂單式”培養、現代學徒制項目試點,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016學年學生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時總量為1680人時。
存在不足:學校各專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發展不均衡,建設水平和內涵有待提升。
未來舉措:(1)學校將依托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專項,引導和鼓勵各專業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制定基地的分類建設標準,采取分類建設、分級資助的措施,推動基地內涵建設水平不斷提升,進一步提高生均校外實習基地實習時間。
3. 企業訂單學生所占比例
現狀描述:學校積極與海南航空、海航銷售、海航技術,以及喜來登麗思卡爾頓、瑞吉、亞特蘭蒂斯等國際品牌酒店深度合作,開展“訂單培養”,形成了穩定的“人才班”培養模式。截止到統計時點,學校企業訂單班學生人數為263人,其中農,民航運輸學院“星火聲園”訂單班52人,空中乘務學院揚子江航空和長安航空訂單班21人、空中乘務現代學徒制訂單班92人,機電工程學院海南航空技術有限公司“海技班”49人,國際旅游學院國際酒店訂單班49人,企業訂單學生占在校生總數比例為4.26%。
存在不足:企業訂單式培養的學生所占比例有待提升,開展訂單培養的專業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機電、空中乘務和酒店類專業。
未來舉措:學校以品牌(重點)專業、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建設為抓手,加強與國內知名企業的合作,積極推進訂單式、現代學徒制等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創新,為社會精準供給具備“現代魯班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4. 年支付企業兼職教師課酬
現狀描述:2015-2017年學校支付企業兼職教師課酬分別為37.674、91.76、130.64萬元,總體呈上升趨勢。
存在不足:學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深度有待提升。
未來舉措:學校將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平臺的搭建作為推進校企協同育人的重要載體,不斷優化完善學校《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外聘兼職教師管理辦法》,探索實施柔性引進等方式,積極吸引企業勞模、技術能手參與學校人才的培養。
5. 專業與當地產業匹配度、專業點學生分布
現狀描述:學校與區域發展和產業發展緊密對接,把市場供求比例、就業質量作為設置專業、確定規模的重要依據,對接海南及海航“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全產業鏈,開設了航空、航海、旅游“兩航一游”特色專業群。針對海南旅游交通運輸產業用人需求設立了民航運輸、空中乘務、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國際游輪乘務等專業;針對海南發達的旅游、酒店產業,設立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專業;針對海南重要的境外旅游客源國設置外語專業,其中應用俄語專業每年培養100余名俄語學生,是全國俄語專業規模最大的高職院校。專業與當地產業匹配度達100%。
存在不足:專業應對區域產業變化的動態調整不夠,專業設置與動態調整機制有待健全。
未來舉措:學校將繼續把握“兩航一游”的辦學大方向,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專業設置理念,建立專業診改制度,規范專業設置與調整管理,確保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匹配,同時專業總數將控制在25個左右,專業群數控制在3個左右,以品牌(重點)專業建設為引領,實現專業優勢發展、特色發展和集群發展,不斷提升專業服務區域的能力。
五、學生發展
1. 招生計劃完成質量
現狀描述:在省內外生源持續下降、高職院校之間生源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學校高度重視招生工作,廣泛調研全國生源結構,認真分析單獨招生、對口單招、普通高招、注冊入學等各類型招生政策給我校帶來的影響,及時組織研討,分析問題,提出對策。通過加強與二級學院、教務處的溝通與聯系,合理制定學校招生計劃和招生工作總體方案,改進招生宣傳方式,較好地完成了招生計劃。2017年單獨招生計劃數為241人,實際報名人數241人,報考率為100%,實際錄取人數為170人,計劃完成率為71%;統招計劃數為2480人,實際錄取人數為2068人,計劃完成率為83.4%。
存在不足:一是學校各專業招生計劃完成情況不均衡,一志愿填報“冷熱”不均,部分專業吸引不夠,專業特色不明顯。二是宣傳工作有待加強。
未來舉措:(1)通過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設訂單班、訂制班,設立全額企業助學金,做好一些“就業需求旺、招生是冷門”專業的招生工作;(2)依托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技術,設計制作數字化招生宣傳資源,提高招生宣傳工作的效率和吸引力。
2. 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
現狀描述:學校擁有國際航協、中國航協、民航危險品、民航安全員,民航第021職業技能鑒定站、國家海事局海船船員培訓、國家農業部海洋與漁業廳漁業船員培訓、三亞市第四職業技能鑒定站、托業英語、HSK漢語水平考試等培訓和鑒定資質,學校實施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制,將職業資格培訓納入日常教學體系,引導和鼓勵學生實現“一憑多證”,畢業生職業技能證書獲取率達到56%。
表1學校職業資格證書一覽表
航空類 |
機場運營培訓證書 |
高級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
顧客服務證書 |
高級 |
||
BSP中國教程 |
高級 |
||
IATA/UFTAA |
高級 |
||
乘務培訓證書 |
高級 |
||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崗位資格證書(國內客運) |
無等級區分 |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 |
|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崗位資格證書(國際客運) |
無等級區分 |
||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崗位資格證書(國內貨運) |
無等級區分 |
||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崗位資格證書(國際貨運) |
無等級區分 |
||
民航安檢員 |
初、中、高 |
民航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
|
危險品運輸培訓合格證 |
無等級區分 |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 (中國民用航空局授權) |
|
航空安全員初任訓練結業證書 |
無等級區分 |
||
航空安全員執照簽注 |
無等級區分 |
||
紅十字會救護員證 |
初級 |
中國紅十字協會 |
|
航海類 |
基本安全 |
初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 |
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 |
高級 |
||
高級消防 |
高級 |
||
精通急救 |
高級 |
||
保安意識 |
初級 |
||
負有指定保安職責船員 |
初級 |
||
船上醫護 |
高級 |
||
船舶保安員 |
高級 |
||
一級海洋漁業職務船員 |
高級 |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 |
|
二級海洋漁業職務船員 |
高級 |
||
海洋漁業普通船員 |
初級 |
||
旅游類 |
營銷經理助理 |
初級 |
中國市場營銷學會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 |
營銷經理 |
中級 |
||
茶藝師 |
中、高級 |
三亞市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海南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
|
西式面點師 |
中、高級 |
||
人力資源師 |
中、高級 |
||
中式面點師 |
中、高級 |
||
其他 |
維修電工 |
中、高級 |
|
鉗工 |
中級 |
||
焊工 |
中級 |
存在不足:畢業生職業技能證書獲取率仍有待提高,部分專業缺乏配套的職業技能證書。
未來舉措:(1)學校將根據國家現有職業技能證書情況,組織和指導各專業合理選擇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確保證書與專業的匹配度;(2)逐步推行職業技能鑒定的教考分離,加強過程監控,嚴把質量關,確保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技能等級相匹配。
3. 直接就業數與畢業生就業去向
現狀描述:學校以職業生涯規劃引領、專業核心課程改革、行業合作平臺搭建、創新創業典型示范、就業服務體系構建為工作抓手,堅持“五業貫通”,實現了畢業生的優質就業。我校學生就業率2015-2017年,學校畢業生直接就業人數分別為1589人、1632人、2172人,直接就業率始終維持在90%以上,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2015-2017年,畢業生到各類企業就業的比例在80%以上,其中中小微企業為我院畢業生主要去向,占直接就業數的53%左右,到中央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就業的人數占30%左右。近兩年省內就業人數占比超過50% (數據來源于2017年麥可思統計報告—《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應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報告》)。我校畢業生就業比較集中的行業有航空運輸服務業、酒店服務業、綜合性餐飲業、銷售行業等,畢業生初次就業工作與專業的匹配度超過50%。
根據麥可思報告公布的高等職業院校2017屆畢業生月薪排行榜,我校畢業生月薪為4365元,排名海南省第1位,全國第23位。
存在不足:由于部分中央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對職業教育不了解,對高職學生的定位存在偏差,盡管學校不斷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積極拓展就業基地,進入中央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就業的學生呈上升趨勢,但總體上人數還是偏少。
未來舉措:(1)學校將不斷完善就業工作體系,深入推行二級就業指導機制和管理模式,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2)進一步優化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流程,做好就業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探索“互聯網+就業”工作模式,實施精準就業幫扶;(3)培育就業工作品牌,進一步凝練、提升我院就業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和創新亮點,提升學校社會影響力;(4)加強就業基地建設,對用人單位實行分類管理,加強與優質就業企業的合作,穩固就業市場。
六、社會服務能力
現狀描述:學校堅持與區域發展和產業發展緊密對接,堅持高職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并重,對接海南特區及海航“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全產業鏈,把相關崗位適應的社會職業培訓作為學校的重要辦學形式和功能之一。依托民航第021職業技能鑒定站、三亞市第四職業技能鑒定站、國家海事局授權的船員教育與培訓資質、國家民航總局授權的航空安全員培訓資質等,積極面向企業和社會開展各類職業培訓。2017年,學院各二級學院圍繞各自專業特點,開展了廣泛的社會培訓與服務,共開展24類培訓項目,培訓人數5303人,培訓收入1473.83萬元。
表2學校培訓情況一覽表
序號 |
系部名稱 |
培訓項目 |
培訓人數 |
1 |
運輸系 |
中航協培訓 |
588 |
2 |
職業技能鑒定考試 |
59 |
|
3 |
紅十字會培訓 |
240 |
|
4 |
國際航協培訓 |
265 |
|
5 |
第危險品培訓 |
53 |
|
6 |
博鰲亞洲論壇保障 |
352 |
|
7 |
初級安檢證考試 |
487 |
|
8 |
機電工程系 |
電工、鉗工考證 |
102 |
9 |
焊工 |
29 |
|
10 |
旅游與酒店管理系 |
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培訓 |
338 |
11 |
營銷經理助理考證培訓 |
69 |
|
12 |
公共教學部 |
計算機等級考試培訓 |
273 |
13 |
外國語言系 |
英語口語考試培訓 |
749 |
14 |
英語托業考試培訓 |
570 |
|
15 |
英語能力提升輔導班 |
208 |
|
16 |
海運工程系 |
船員適任晉級培訓 |
96 |
17 |
高消和保安兩證培訓 |
154 |
|
18 |
高消、保安、艇筏、急救 |
187 |
|
19 |
2025年招生 在線報名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
藝考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