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2018年5、7月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蒲刑幨繁浇淌凇⒉┦恳缘谝蛔髡甙l表的論文“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Doped Carbon Nanodots as a Novel Fluorescent Probe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Fe3+ in Human Serum and Living Cells”入選了ESI全球“Materials Science”Top 1%高被引論文(Top 1% highly cited papers in the last 10 years)。該論文2016年3月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雜志《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8.097)上。這是我校教師論文首次入選ESI高被引論文。
史兵方教授主要從事環境分析與納米生化傳感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1篇(其中有5篇論文發表在SCI一區Top期刊上),研究成果曾獲2016年廣東省中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年入選第二十批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附:《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SM 簡稱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學術信息出版機構——美國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是當今世界范圍內普遍用以評價學術機構、大學及學者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ESI共分22個學科領域,高被引論文是根據ESI統計被引頻次排在相應學科領域前1%以內的論文,它從文獻角度反映了論文影響力,高被引論文數是衡量學校科研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